在自然界中,生物系统能够通过大分子结构的可逆变化实现局部形变,从而改变自身形态。受此启发,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致力于开发能够响应温度、光照、pH值等外界刺激而收缩、膨胀、弯曲或折叠的仿生材料。然而,如何合成能够自主形成复杂三维结构,并实现可逆形状转变的材 ...
在全球范围内,水传播疾病的频发与电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推动了无需电力、可现场部署的分散式水消毒技术的发展。尽管光催化等技术展现出潜力,但其对阳光的依赖限制了在阴天、夜间或浑浊水域中的实时使用。近年来,机械能驱动的水消毒方法,如压电与摩擦发电技术,提供 ...
基于膜电极组件(MEA,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的二氧化碳(CO₂)电解在工业规模化学生产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长期稳定性仍然是一项关键挑战。MEA ...
2024年6月19日,我院重症医学研究所宋相容研究员团队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陶伟教授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IF:38.1)发表最新研究论文:Resolvin D1 delivery to lesional macrophages using antioxidati... 2024年6月19日,我院重症医学研究所宋相容研究员团队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 ...
该研究报告了一步制备免疫脂质体的策略,即嵌合纳米体(cNB),在细菌中产生,包括一个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NB,一个柔性肽连接体和一个人单跨膜结构域(STMD)。 南京中医药大学Lixue Wang 、宾汉姆顿大学Yuan Wan及哈佛大学 Luke P. Lee 共同通讯在Nature ...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 targets the neurokinin 1 receptor in endosomes to prevent chronic pain”的文章,开发出一种药物递送纳米粒子,能够把药物送入神经细胞的特定部位,极 ...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设备的潜力之星,有希望取代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相较于传统液态锂金属电池,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SSE),这不仅大幅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改善了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然而,大多数常见的固态电解质,如 ...
在锂金属电池中,电极|电解质界面发生的一系列副反应显著影响了电池循环寿命。然而,目前尚未建立一个能够合理解释这些界面反应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全面观点。 在此,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欧阳楚英,王瀚森团队通过结合多种分析技术,系统地 ...
2023 年4 月20 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游剑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 hitchhiking for drug delivery to the bone marrow ”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定生命阶段中性粒细胞的骨髓靶向的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利用衰老中性粒细胞返回骨髓凋亡的特点 ...
盖世汽车 on MSN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发明新双层电极设计 显著提升汽车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绿色能源(Green Energy)高级讲师Xuekun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